內容簡介
本書旨在討論圖像、繪本、影視媒體、流行歌曲、敘事文學、出版編輯、詩社、詩人、散文家等多元文本,總賅以現代文學藝術圖像為軸線,共分四個領域開展。輯一探討圖像與文學之關涉,內含席慕蓉詩與畫、畫與文互涉及繪本文學、歐豪年詩書畫三絕述評等所透顯之意象與況味。輯二探討影視文學,包括電影、舞台劇及流行歌曲等,分從不同向度展演藝術所示現的形構技巧與內容。輯三,以敘事文學為主,探討張愛玲、白先勇、黃春明、琦君、荊棘、歐陽子等人之小說,彰顯敘事之外的意蘊。輯四以探討新詩及散文為主,散文論黃永武、龔鵬程之文;詩則探論覃子豪詩學活動及鄭愁予成就與貢獻;詩社則探論馬華文學天狼星的群體力量不容忽視;文學社會學則探討九歌年度散文選之編輯結構,有助理解其帶動文學風潮之湧動。透過這些多元文本之探賾,冀能映現台灣多元文學藝術之發展軌轍與進程。
作者簡介
林淑貞,台北市人,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,現職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。曾任中國唐代學會理事長、中央研究院訪問學人、台灣中文學會常務監事、教育部十二年國民教育國語文領綱副召集人、日本山口大學客座教授、中興大學中文系系主任、中興大學全校性閱讀書寫課程推動與革新計畫主持人、《興大人文學報》暨中興大學《興大校友》主編、中興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研究員等。
研究以文學、美學為進路。著有學術專書:《詩話的別響與新調:晚清林昌彝詩論抉微》、《詩話論風格》、《台灣文學》(合著)、《中國詠物詩「託物言志」析論》、《寓莊於諧:明清笑話型寓言論詮》、《表意.示意.釋義:中國寓言詩析論》、《近五十年台灣地區古典詩學研究概況:以1949-2006年碩博士論文為觀察範疇》、《南投縣文學發展史》.〈口傳文學〉、《尚實與務虛:六朝志怪書寫範式與意蘊》《笑看人間:中國式幽默》、《對蹠與融攝:唐人生命情調與審美風尚》等書。"
目次
多元文本的生命抒發──《圖像‧敘事與多元文本》序/陳建華
自 序
緒 言
輯一 圖像
融攝與互襯:論席慕蓉詩與畫的對話
文情與畫意:席慕蓉散文與插畫之互詮性
從追憶童年往事看兒童繪本中的自然書寫:以《台灣真少年系列》為主
宛如盲女遊走探尋的人生行旅:幾米《地下鐵》繪本所透顯的人世況味
嶺南畫派傳人歐豪年
輯二 影視
向死而生的途中:胡金銓《山中傳奇》人物美學論詮
流動、展演與品賞:銘刻五○年代城市印象的《空中小姐》兼論女性工作意識主體性
電影《天堂的孩子》「遇困─求解」敘事模式與意涵
曹禺《雷雨》「欲求反失」與「人倫位階錯置」之悲劇
以歌寫誌:台灣流行歌曲與社會變遷的互文性書寫
輯三 敘事
尋找記憶:白先勇《台北人》「不在場」之敘事策略
飲食‧記憶與身份變換:論白先勇〈花橋榮記〉所豁顯的悲劇意識
琦君「傳記情境」中的鏡像疊影:以小說《菁姐》為研究範圍
遮蔽與彰顯:〈紅玫瑰與白玫瑰〉男性書寫中的對蹠性
聚焦與縮影:黃春明〈死去活來〉所示現的隱喻意涵
荊棘〈南瓜〉「自傳體記憶」構築的圖像
困境與掙扎:歐陽子短篇小說析論
輯四 詩文
簫心劍氣獨孤客:論龔鵬程遊記散文敘寫結構與豁顯的生命情調
菊花心事與生活理趣:黃永武散文書寫向度的轉折與特色
九歌版年度散文選述評
覃子豪在台之詩論及其實踐活動探究
仰看天狼星的視角:遊走在糾葛、焦慮與薪傳之間的詩社
美麗,不是錯誤:鄭愁予相關活動與歌詩賞介
參考暨徵引書目"